原標題:集體被冒名,這樣的怪事是怎樣發生的?
制圖/武亞新
天水一女生報考公務員發現身份被冒用的消息傳開后,和她同班的其他20余名同學相繼登錄網上報名,發現也被冒名。
一個班共35名學生,其中27人的身份信息不明原因被盜用,是“天災”還是“人禍”?老師和學生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備考一年報名時卻被冒名
5月22日,天水師范學院校園內,身著學位服合影的畢業生或三五成群,或整班出動,將自己大學最美的一刻永久定格在校園每一個值得回憶的角落。此時此刻,曉蕓則安靜地坐在校園圖書館的一隅,隨手翻了翻眼前的書籍,心里則暗自思忖:“這也許是畢業前最后一次來這里了吧!”
曉蕓是天水師院2015應屆畢業生中的一員。早在幾個月前,在畢業季來臨時全力以赴做好兩件事是她給自己早規劃好的,一件是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另一件是報考公務員。沒想到,意外遇到的一件事,讓她的好心情跌至冰點。
“報考公務員,是很多大學生就業的首選,我也不例外。”曉蕓雖說學的是傳媒,但她還是想報考公務員,希望去鄉鎮工作。
據她講,由于以前沒啥經驗,因此自5月16日開始報名以來,她天天趴在電腦前,熱切關注報考崗位人數的變化,本想等著報考人員報的差不多時,自己再結合實際酌情報考,沒想到,自己還沒報名,同學“被冒名”的事就傳到她的耳朵里。
5月17日,和曉蕓同班的楠薇登錄網上報名窗口報名,計算機讀取了楠薇上傳的個人資料信息后,竟彈出“該身份證號已存在,請認真核對!”的小窗口。
“當時第一反應是自己填錯了,可無論如何反復核查,都無法通過,這時我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盜用了!”楠薇無奈地說。
繼楠薇發現“被冒名”后的第3天,同班男生嘉陽也遇到了同樣的事。5月20日晚,當聽說同班已有兩名同學“被冒名”,曉蕓急了,趕緊上網報名,結果發現她不可避免地也“中招”了!
連著3人“被冒名”,一時間在班里微信圈炸開了窩。
隨后時間不長,一條《驚訝!同班20多人“被報名”》的微博短時間內刷爆微信圈,并被廣泛轉發。記者上網看到,名為“-冷眼觀螃蟹-”、“花花是重口味小清新”等網友發微博稱:自己遇到了和楠薇同樣“被報名”的狀況,更稱自己一個班包括楠薇在內的20多名學生均“被報名”。
經他們自己依據網上資料倒查發現,“被冒名”的個人信息資料中,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是他們的外,其他信息均被不同程度造假,他們的傳媒專業則被冒名者改為“會計”。
記者采訪發現,曉蕓所在的班一共35名同學。5月20日晚,得知有人“被冒名”這個消息的同學,無論今年是否準備報考,均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錄報名,發現其中竟有27名同學“被冒名”。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27名“被冒名”的學生中,有20人被報在“徽縣財政局”崗位。
面對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曉蕓頗為沮喪,情緒一下子糟糕到了極點。
“升大三后,我就開始為報考公務員做準備。前后寒暑假期或空閑時間,我都報了公務員考試培訓班,截至目前光花在培訓上的錢就過萬元了,誰能想到興沖沖報名時,會遇上這種事。”曉蕓心有不甘地說。
身份信息外泄后的不安
此事被傳開后,和這些學生一樣,包括在校老師在內的很多人都十分不解的是,一個班上這么多同學姓名和身份證號是如何外泄的?
“起初,只有一名同學來給我說此事,可沒想到,陸陸續續地,最后竟發現這么多同學均‘被報名’。當了幾年老師,學生身份信息被冒用的事還是第一次遇到。”班主任孔老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她講,和班上學生一樣,此事發生后她也滿是疑慮,于是,第一時間將此事向學院領導進行匯報的同時,她立即向學校保衛處報了案。
“學校能做的,我們都盡可能做了,期盼對學生們有所幫助。至于學生的個人信息如何被群體性泄露的,則無從知曉。”孔老師說。
“會不會是班上哪個同學有意搗蛋惡意注冊,好給自己謀個方便?”
“應該不會!冒名者填報的崗位要的是會計專業學生,我們班學生學的專業沒有報這個崗位的資格。”老師說。
“明知盜用別人身份的報名表最后不會被通過,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學院另一位老師對此也很不理解。
陸小霏是“被冒名”中今年沒想考公務員的學生。雖說她不存在能不能報上名的擔憂,但此次意外發現身份信息被盜用,她自稱“惴惴不安”。
“省考公務員官網開頭寫得很明白,每名考生必須對自己所填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出現這件事后,我擔心人家誤以為那份虛假的報名表是我填的,影響我的誠信指數怎么辦?”她說。
和陸小霏同樣想法的,還有幾名同學,他們這幾天四處奔走的目的很簡單,只要能通過核查,把冒名者填寫的虛假信息刪除或鎖定被標注出就好!
和這些不想報考的同學不同的是,最先發現“被冒名”的楠薇經歷了自己申訴維權的過程,起初在得到“不得更改”的答復后,她又郁悶又無奈。“各種麻煩,負面情緒都爆棚了!”本來很陽光的她落寞了許多。“現在取個快遞都要填身份證號,誰又能知道自己疏漏在哪兒了?”近幾日來,楠薇一直想不出個眉目來。
5月22日下午,接受記者采訪時,多名同學對自己身份被冒用表示“很無奈”“很不安”。他們認為:“個人信息如何群體外泄是個謎,但謎底恐怕很難查出來。”
5月21日,本報以《女生報考公務員竟然發現自己被冒名》為題,獨家報道此事后,經人民網等多家媒體轉載,甘肅省公務員考錄辦公室作出積極回應,表示將對個別考生“被報名”的信息進行查證,如確屬姓名、身份證被盜用,其他基本信息有較大出入的,將現場辦理報名手續。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由于牽扯一個班的多名同學,學院決定由班上將“被冒名”學生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統一收集后,由老師負責去轄區派出所報案。
5月22日,記者來到轄區秦州公安分局天水郡派出所說明情況后,派出所民警表示,只要學生反映情況屬實,學院方面可寫個書面報案材料,派出所一定會按省考錄辦要求出具學生報案證明,絕不能因為此事影響學生考試。
事情雖說有了轉機,可楠薇仍然高興不起來。
“5月28日是我們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全力以赴順利過關再說。折騰了幾天,光長途電話就打了若干,當時被人踢皮球似的踢來踢去,心有些累了,今年都沒心情考了!”楠薇嚅嚅地說。
個人信息誰來保護?
事發后,記者網上查閱了一下,發現近幾年在報考公務員的過程中,學生信息被冒用的事在湖南、山東、重慶等幾個省份都發現過。
早在2011年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中,一考生因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惡意注冊報名,侵犯了部分考生的報考權益,干擾了報名秩序,因而被取消公考報考資格,省公務員考試錄用辦公室同時決定,該考生5年內不得報考公務員。
無獨有偶,2012年,重慶市公務員招錄網上報名過程中,一男子因冒用他人身份證對同一職位報名達40多次,造成該職位報考人數爆滿的假象,欲嚇退其他考生,屬惡意注冊報名。對此,重慶市公務員局對該考生作出了取消本次報考資格,并在5年內不得報考公務員的處理。
可以看出,以上案例和此次發生在師院這20多名學子身上的事情情形十分相似。
“事發后,輿論嘩然,譴責冒名者的帖子也是有的,因此我相信冒用我們身份信息的人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可此人一直在暗處,我們的一舉一動人家了如指掌,遺憾的是,我們連人家到底是什么意圖都無從知曉。”曉蕓說。
“隔空喊話也得知道對方是誰啊?”同學議論紛紛。
5月22日,轄區天水郡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遇上問題了就該尋求途徑正面解決,不能讓學生正確的訴求得不到申訴。
學生信息不可能無緣無故被冒用,針對這個問題,記者采訪天秦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朝暉時了解到,無論是有意外泄還是個人盜用,總之冒用別人身份信息造成嚴重后果的都屬違法行為。
“學生‘被報名’是件很惡劣的事,既然發現了,那相關部門就要行動起來,各司其職,一查到底,讓盜用別人信息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國。”王朝暉律師說。
記者采訪此事的過程中發現,個人信息如何保護似乎已成了一個社會人共同面對的公共話題。
“如今,辦卡、網購、注冊,哪個不需要身份證?又有誰能準確無誤地評估會不會有風險?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動這個腦筋,也太累了!”一網友說。
與此同時,也有網民發表自己觀點時認為:全民信息化了,信息量大了使用頻繁了,難免會出現這種事,作為網民來說,只要能在發現問題后立馬找到有效的途徑維權,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此觀點,王朝暉律師說,發現漏洞后立即去堵漏固然是好事,但從長遠看,有些事往往堵了還會漏,漏了再去堵,這難免會陷入一個似乎無解的怪圈,從而給權益受損者維權帶來沒完沒了的煩憂。
個人信息加強自我保護責無旁貸,然而發現問題后光靠個人力量去解決有時則顯得力不從心。針對這個現狀,王朝暉律師個人認為,“法”和“德”如同社會發展道路上并駕齊驅的兩輛馬車,缺一不可。作為社會公眾來說,保護個人信息需要自律,也需要社會上下形成合力,誠實守信,在法律和道德兩個范疇許可的范圍內去從事個人或集體活動,方才有法可依,有道可循。
5月22日,新華網甘肅頻道刊發了署名為李忠卿的文章,題目是:《喜聞被冒名考生重新獲得報考機會》。文章最后說:“準予小杜報名參考,女大學生最終能不能考得上被錄取,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正能量已經無處不在,只要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就會找到說理的地方,這顯然是學生之幸、社會之幸。”
也許,這個聲音才是這個社會都希望聽到的聲音!
(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首席記者 王蘭芳
相關報道:
甘肅女生報考公務員竟然發現自己被冒名
考錄辦答復:嚴格按規定審核,被冒用的信息不得更改
據蘭州晨報報道 5月16日至23日,是2015年度甘肅省考試錄用機關公務員網上報名時間。然而,天水師院大四學生小杜5月17日中午上網報名時意外發現,已經有人提前用她的身份證號和姓名報了名。經查看,這個冒名之人在網上提交的報名表中除姓名和身份證號是她的外,其他個人資料無一和她吻合。情急之下,她立即和相關單位取得聯系尋求幫助,但均未果。
1.上網報名考生發現自己信息被冒用
“大學畢業即將步入社會,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誰能想到這么匪夷所思的事竟讓自己遇上了!”5月19日下午,小杜給記者講述了自己的“不幸”。
據小杜講,她是天水師院大四學生,準備在今年全省公務員招錄考試時,報考秦州區某行政單位職位。5月17日上午11時許,她登錄甘肅省錄用公務員網上報名系統,剛剛輸入身份證號碼和姓名,網頁就彈出消息稱“已經報名”,起初她以為自己填寫信息錯誤,細細核實后發現,自己的身份證號和姓名的確已被注冊報名,對此她表示十分不解。隨后,通過找回報名序列號進入系統后,她驚訝地發現,在考生信息一欄,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是自己的外,其它信息都和自己不沾邊。
隨后,小杜當著記者的面打開電腦并登錄報名網,記者仔細核查了一下,上面的信息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與小杜真實信息一致外,其他如畢業院校一欄,小杜應是“天水師院”,而對方卻填著“蘭州商學院長青學院”;政治面貌小杜是黨員,而對方填的是團員;通訊地址小杜是天水市秦州區精表路,而對方只填寫甘肅天水北道,除此之外,郵編號對方填寫的信息也是錯誤的。
小杜說:“自己莫名其妙‘被報名’,意味著自己現在連名都報不上了,還怎么考試?”
2.惡意注冊干擾正常報名秩序
隨后,記者登錄甘肅省公務員考試官網后看到,在報名入口首頁《2015年度甘肅省考試錄用機關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群團組織工作人員公告》中,明確注明:網上報名時,報考人員應仔細閱讀《誠信承諾書》和《報考指南》等附件,提交的報考信息和材料必須真實、準確、有效,符合選報職位報考條件,否則造成的后果由其本人承擔。對偽造、變造、冒用有關證件、材料騙取考試資格的,惡意注冊干擾正常報名秩序的,一經發現,即取消報考資格,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5年內或終身不得報考等嚴肅處理。
鑒于有如此規定,小杜個人認為,冒用她的身份報名者,有可能是和她熟悉的人,對方意圖除了惡搞之外,也有想利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為自己除掉競爭對手的意思,除此之外,也許還有利用他人的身份證進行報名,造成自己想要報考的崗位“人滿為患”的假象,從而擠占報考名額。
3.尋求幫助得到“不得更改”答復
據小杜講,發現自己身份被冒用后,她于5月17日上午11時31分,先和甘肅省公務員考錄辦取得聯系,尋求解決辦法未果。11時57分,小杜又給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信息辦公室打電話求助,仍然未找到可以彌補的措施。之后,她通過找回報名序列號進入報名系統后,發現冒用她身份的人網上報名報考單位是“徽縣財政局”,于是情急之下她又和隴南市考錄辦取得聯系,對方給予的答復是:“嚴格按《公告》規定審核辦理,這種考生自稱被冒用的信息不得更改。”
隨后,記者登錄冒用小杜身份的考生報考狀態查看頁面時發現,在審核狀態資格審核一欄顯示:“信息審核通過”,在照片審核后面顯示“還沒有審核”;而在繳費狀態一欄則顯示:“尚未繳費”。
5月20日上午9時許,記者撥通隴南市考錄辦的電話后,一位自稱姓陸的科長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5月18日接到這名學生的電話后,他已經在電話里給予相關解釋和答復。陸科長說,由于報名對象面向的是全國考生,因此報名規定要求,報名期間,經報考人員申請僅可更改填寫錯誤的兩類信息:一是報考人員姓名中明顯的錯別字,主要指同音字、形似字等;二是報考人員身份證號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個別錯誤數字。其他報名信息,不得更改。尤其是報考人員對自己的身份信息要嚴格保密管理,自稱被他人冒用身份證已經報名需要更改報考職位的,不予更改。這名自稱是小杜的同學電話反映的情況應屬后者,因此不得更改。
對此規定,小杜很是不解,她承認,自己沒有保管好個人身份信息,本人有一定責任,但在明知冒用者填寫的信息漏洞百出的情況下,自己的合理訴求也無法得到申訴,這種行為已侵犯了自己的考試權,誰又該為這種后果負責?
本報首席記者王蘭芳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