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特邀撰稿人吳惠娜)1月11日,中交三航二公司承建的湖南昭華湘江大橋鋼棧橋樁基施工提前45天全部完成,這是項目部通過創新工藝,將陸地旋挖鉆施工工藝應用于水上作業,使嵌巖樁施工工效提高了4倍。
鋼棧橋有樁基207根,其中摩擦樁67根,沖孔嵌巖樁140根。而嵌巖樁施工期間,作業區域受冬汛侵襲,又遭遇60年特大洪水,嵌巖樁施工停滯了14天。采用傳統的沖擊鉆孔方法,4臺樁架同時作業平均每天成樁1根,已無法滿足工期要求。
項目部除了堅持樁架沖孔成樁不停歇,果斷將試樁向前推移數十米,給施工留足時間、空間。通過工藝革新搶抓進度。在近十天的試樁實驗中,項目部克服暗涌、水流、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將大型平板駁與定位船串聯,在平板駁的四角設置液壓支腿,利用液壓支腿和定位錨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穩定的水上施工平臺。在平臺上放置旋挖鉆進行嵌巖樁的成孔作業。為了提升船體整體穩定性,技術人員將旋挖鉆放置于平臺中央,減少旋挖鉆成孔作業時對平臺產生的作用力。同時,在船體中央設置限位架與導向架,防止鋼護筒與鋼管樁偏離樁位。為進一步提高作業工效,測量工程師對樁基放線進行優化,實現了一次移船4樁放線,旋挖鉆可以集中作業,也使鋼管樁施工和混凝土澆筑可批量進行,搶出了工期。
項目部勇于創新,使每日打設嵌巖樁提高到4至5根,提前完成了湘江大橋鋼棧橋樁基施工,為后期的承臺施工贏得先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