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營造有利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會議決定,在全面實施企業“三證合一”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部署推動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以促改革調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三證合一”擴至“五證合一”
會議指出,簡政放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增加就業和經濟發展。要繼續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探索實施各類經營許可證負面清單管理,加快推進“證照分離”試點。在全面實施企業“三證合一”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支持去產能過程中分流人員自主創業,為他們從事經營或注冊企業提供“綠色通道”便捷服務,并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促進提高創業成功率。擴大“三證合一”覆蓋面,推進整合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實現只需填寫“一張表”、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辦理工商及稅務登記。營造公平經商環境,完善市場退出機制。
央企兩年降本增效要超千億
針對目前央企存在的主業不強、冗員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等突出問題,會議確定,開展困難和虧損企業專項治理,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央企落后產能,加快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現有產能。有序轉讓退出非主業資產,控制連續虧損、從事非主營業務等企業的員工總量,嚴格定崗定編定員,精簡管理部門和人員。積極穩妥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和支持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轉變國有資產監管職能,創新監管方式,嚴防國資流失。強化成本管控,減少應收賬款,縮減庫存規模和虧損面,降低債務水平,今明兩年力爭實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
>>解讀
“三證合一”是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合并核發一個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
商事制度改革自2014年實施以來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尤其是2015年10月1日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后,企業辦照時間普遍縮短至2-3天,大大提高了設立企業的便利化程度。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106.3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25.9%,平均每天新登記1.17萬戶。
“從之前工商、稅務、質檢‘三證合一’到現在提出整合社會保險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將產生多重利好。”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他說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完善企業主體基礎數據,提高我國統計數據的精準度和公信力,“一照一碼”還將有助降低交易風險,避免監管真空,最主要的是“五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會進一步減少企業創立時各種制度性成本,有助于鼓勵投資興業。
實際上,有一些企業拿到了營業執照,但卻遲遲拿不到相應的經營許可證,不能及時開展經營活動,成為有名無實的企業。“改革高地”上海市正在進行“證照分離”試點探索,除涉及國家安全、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離的“證”都分離出去,有的證被廢除、有的許可改為備案等,以切實解決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
>>解讀
去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央企提質增效明確,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時隔不到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部署央企提質增效意味深長。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央企相當大一部分資產集中在重化工業領域,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產能過剩影響,企業效益和運行質量下降得比較厲害。
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央企營業總收入為6.1萬億元,同比降4.6%,利潤3398.8億元,同比降13.2%;比去年全年和今年前兩月,降幅還在呈現加大。
長久以來,央企存在的主業不強、冗員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層級多、子企業數量龐大等突出問題,對此,會議也提出,壓縮央企管理層級,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記者注意到,年初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工作會將“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列為今年央企首要任務,而今年2月初履新的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上任后多次赴央企調研也均是將提質增效列為調研主題。
“毫無疑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提質增效將是中央企業的核心工作。”李錦分析說。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