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漸露尖尖角
----記隴南成縣眾贏專業合作社
文/王充慧 圖/周萍
周六早上,我們一行四人去南山戶外,大家氣喘吁吁地走到小灣村雷院社的地盤時,遠遠看見幾個人正蹲在地里看什么?可地里既沒有農作物,又沒有果樹,在這片空曠而寒冷的山嶺上,到底有什么讓他們看得那樣津津有味呢?
出于好奇,我離開了眼前蜿蜒而上的水泥路,徑直朝著左邊的地里走去,看看地里究竟種著什么東西。
下了田埂,我來到一塊地里,這一看竟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同行的周萍他們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問:“怎么啦?怎么啦?”
我喊道:“快來看啊!這是什么?”周萍他們飛也似的折了回來。
我們蹲下身子,發現裸露在冬天土地里的、竟然是小小的樹苗?仔細觀察著每株小樹干上暗紅色的頂芽,好像一個個熟透了的小尖椒,倒立在枝頭,不由得心中起敬。那一棵棵、一行行小小的樹苗,猶如操場上戴著紅領巾準備做操的小學生,惹人喜愛。
我問周萍:“你認識它嗎?”她搖了搖頭。
為了探個明白,我小心翼翼地避開腳下這些不易發現的寶貝,朝著遠處那幾個人走去。一位年輕人操著靜寧口音告訴我:“這是油牡丹(鳳丹),今年9月底剛剛栽種的三年生苗子。”
我問道:“這是你家栽的嗎?”他笑了。
他看著我一雙疑惑的眼神,就繼續介紹:“這是我們村上眾贏專業合作社的項目,法定代表人就是我自己(我叫田進,擔任合作社理事長職務)。目前,油牡丹基地占地75畝,每畝地栽2200到2500株,苗子是從陜西省渭南市徐水河油牡丹育苗基地調過來的。”他說這話的時候,還擼起袖子給我們指了指油牡丹基地的大致范圍,并在我們的懇請下,帶領我們四人在周圍的地塊里走了走。
油牡丹是一種灌木,野生的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肅、四川、云南北部,主要為紫斑牡丹,陜西省,菏澤,洛陽等地,為鳳丹牡丹。花朵鮮艷、美麗,不僅是一種綠化、美化灌木,而且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特別適合荒山綠化造林、林下種植,成本低,一年種百年收。
“這些流轉的土地都是從農戶手中租來的嗎?”我邊走邊問。
他笑著說:“是啊!當時租地的時候,根據地的等級每畝180、210、240元三個價格,加上地上附著物(有的農戶地里已經種上了油菜),一并付給農戶一年的租金及賠償。栽苗子的時候,首先招聘的就是這些被租地的農戶。讓他們在村上既能務工賺錢,又能照顧家里的老老小小,減少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苗木管理的時候就更不用說了。同行的王新平、劉庭庭、羅歲前先后還告訴我,一畝地種小麥,收入除過成本,一年純收入最多在200元左右;種植油牡丹后,他們粗略預算了一下,農戶務工的收入加上地的租金,一畝地一年下來大約能達到1000元,說實話,收入比種莊稼劃算多了。當然在今后,農戶的土地還可以用入股的方式來加大油牡丹基地的壯大和發展。”
我又問,栽油牡丹,主要是帶動鄉村的旅游產業嗎?
他搖了搖頭說:“當然不全是啊。主要是油牡丹的籽特別值錢,有固定的公司按市場價收購,更讓人放心的事還有一個保底價,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聽了他的話,我不禁聯想到前半年和一幫朋友在炎熱的夏天、從小灣村登上南山乘涼時的閑聊,她們說:“如果在這條水泥硬化路的兩邊栽上成片的油牡丹,春末夏初時,人們就可以在成縣的后花園里散步,賞花,拍照,構思習文,累了、餓了的時候,去農家樂休息進餐,那不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嗎?!”
沒想到那幾個游人的隨意感慨,很快就被這些有心人變成了幾個月后耕耘的現實——油牡丹,今年秋末栽種,明年春天,定能開出一片鮮艷的牡丹花海。潔白的、粉紅的、大紅的、紫斑的、各色各樣的牡丹,到南山那一片片蔥蘢青翠的春景盡情綻放;待到夏秋,那些一嘟嚕一嘟嚕的牡丹籽種,一棵棵沁出金光燦燦的花香、油香……
【作者簡介】:王充慧,女,漢族,96年畢業于甘肅省林業學校,現就職于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拋沙鎮。
郵編74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