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徽縣看銀杏,隨手涂寫一段文字,忙亂中棄之多日。其間,街道落葉金黃,原野天高云淡,白晝陽光明艷,夜晚風輕氣爽,秋天一直蟄居于時光深處,零亂了我的思維,我仿佛一直追隨著秋天,游弋,慵懶……
此刻,天氣驟降,雨雪飄零。冬季真的來了!就以此文再別秋天吧!
——題記
深秋那片銀杏黃
青悠悠的城廓,綠盈盈的江水,徐徐映入眼簾的百姓人家……每次途經徽縣,總有一些情愫與鮮活存留于心;神秘的三灘原始森林,美麗的月亮峽渡假村,悠遠的金徽酒佳釀,靈秀的嘉陵江畔,醇香的微縣大米,曾經屬轄天水……一切都讓人耳熟能詳,一切似乎都是令人情有獨衷的模樣!
因了這么多的喜歡,聽徒友群組織去徽縣銀杏村時,便毫不猶豫地參加了。
天氣似乎不作美,連日來秋陽艷艷,出行早上卻落起了雨,一路綿綿不絕。汽車穿行于凝重的霧色與雨幕中,我享受著雨天帶來的寧靜與清閑,欣賞著窗外時近時遠的風景,三四個小時的路程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
較之與其他地方的銀杏樹,徽縣田家村是名副其實的銀杏村。從村口下車往里走,只見房前屋后,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山林溝壑,鄉間小道,凡能栽樹的地方都是黃燦燦的銀杏黃。盡情地抬頭仰望,一棵棵高大的老樹像一把撐開的巨傘,密密匝匝的葉子招搖在空中;任意地穿行,小道上厚積的銀杏葉時不時地會掩沒你的雙腳。黃色仿佛彌散在空氣中,揮之不去。農家小院到像遺失在黃色叢林中的調色板,為這些靜默在晚秋的風景,涂抹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尋常百姓家的樸素與清雅……
一直記得中學地理課上講過,銀杏樹,又稱活化石,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樹種,有植物界熊貓的美譽。這么有故事的古老樹種,讓人有一種莫名的膜拜。當我真正站在田河村這株有著三千年樹齡,并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的大樹下時,心里充滿了敬畏。無法想象,一棵樹能走過這么漫長的歲月;無法想象,三千年會歷經怎樣的蒼海桑田,日月輪回?而令人更為驚奇的是,在徽縣總計229株800年以上的銀杏樹中,田家村千年以上的銀杏樹就有153株。號稱中國銀杏樹第一村實在是實至名歸了!
包裹著雨水的銀杏葉,非常的柔軟,腳踩上去沒有一點聲響。就這么沿著鋪滿落葉的山路,在一個雨天,在百十公里開外一座被黃燦燦的銀杏林包裹著的小山村,撐著五顏六色的雨傘,一行人灑落在遠山深處,看云繞霧罩中山影綽約;看滿目亮黃中妖嬈著的一抹紅葉;看遮天蔽日的古樹,穿越千年時光隧道之后,依舊嬗變出淺綠,蔥綠,鵝黃直至滿目金黃……天地之間,我無法見證銀杏樹的古老與昨天,但我卻在她最為金黃的華美季節里,吮吸她的日月精華,在這暮秋的雨中,悉心感受她的曠古與久遠,凈美和明艷。機緣心緣眼緣占盡,豈是世人都能享的福抱?
相忘于塵世!揣一懷千古落葉的溫柔馨香,讓靈魂靜靜呼吸,輕輕飄蕩……
梅果,原名周曉娟,曾是一名檢察官、法官。工作之余,喜歡與文學為伍,八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先后在《人民法院報》、《法制日報》、《人民司法》、《民主與法制》、《青少年問題研究》等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大量詩歌、散文、紀實文學等作品,有多篇散文、雜文獲獎,并被收錄進《人民法院報十年文集》,《江蘇法院法官優秀文選》,被稱為"法官作家"。近年來,文章主要轉向于散文隨筆及散文游記。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