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27歲,2017年10月3日從伏羲廟出發,開始挑戰個人滾著輪胎徒步北京的活動,歷時80多天,途經陜西、山西、河北等地,徒步行走2000多公里,走壞了3雙鞋,更換了30多雙手套,終于在2017年12月26日到達北京天安門。
一顆勇敢的心 讓他從秋走到冬
從天水走到北京
一個偶然的機會,當王浩看到有人從云南滾著輪胎到西藏的視頻后,就有了挑戰個人滾輪胎去北京的想法。2017年10月3日,下著小雨,王浩從天水市秦州區伏羲廟出發,12月26日終于到達北京天安門。2018年1月1日,王浩從北京坐火車歸來后又來到了伏羲廟,為他的挑戰成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說起兩千多公里的行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經歷者本人才能深刻體會。
“山西的路是最難走的,隧道多車也多,來來往往的都是大貨車,過隧道特別危險,總讓人提心吊膽。那里的天氣也比較冷,晚上氣溫能降到零下十幾度。走到山西省陽城縣的時候,天特別冷,晚上凍得睡不著,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起來活動一下,早上起來帳篷上都結著厚厚的一層冰。”王浩回憶說,其實途中最難的就是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和體力嚴重透支。一路走過,山西讓他刻骨銘心,那里的路很多都是山路,走幾十公里也見不上一個人,最長的時候一天半才見到人。因為山路多,住宿不好找,只能住在野外。加上山路推輪胎特別吃力,而且長時間的上坡、下坡給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全身上下傷痕累累,尤其是手腕腳踝,都需要貼膏藥來止痛,所以山西這段路他走的異常艱苦,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
記者了解到,王浩進入山西后走錯了路線,由于國道岔口太多,途中來來回回折返多次,原本計劃全程1800多公里的路程,在山西境內他就已經走到了2000公里,同時錢也花光了,后來在家人、朋友和粉絲的多方支持幫助下,他咬著牙堅持下來,直到走完全程。
“其實身體的苦不是苦,好在早已慢慢學會了習慣與承受,路程在一天一天的縮短,情況也在一天天的變好,但是有些精神的苦悶讓人覺得不能承受。走到陜西潼關時,當地有人問我從哪里來,我自豪地告訴他們我是天水人。”王浩說,可當地的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天水,那么有歷史的麥積山、伏羲廟原來還有一些人不知道,而且天水距離陜西也不遠,這讓他郁悶了好久。
在失望之余,王浩開始反省,他最后決定通過自己的方式告訴大家天水在哪,天水有什么。于是,他每走到一個城市,都會在當地發一些關于天水的視頻或圖片,無論是天水小吃、特色產品還是旅游景點,這些信息都會在他踏上這個城市的第一時間發布出去,讓所在城市的網友們看到天水,了解天水,于是他一路走一路發,從未間斷。
從天水到北京,漫漫長路上,圍觀問候的路人不少,多數人會舉起手機與王浩合影記下相遇的瞬間。也有不少人會慷慨相助,贈送食品和衣物。王浩在感動之余,也更加堅定了前進的信心。
“山西的路雖然難走,但那里的人特別熱情,有一位好心人知道我的事后,開著車送來食物和水,而且還開著車燈護送我過隧道,一共送了五個隧道,直到山西和河北交界處他才回去。臨汾好心的出租車司機看到我穿的單薄,買了御寒的軍大衣送給我,還有人送鞋、請我吃飯、提供住宿等等,一路上遇到的好心人特別多。”王浩說,親人朋友的幫助和粉絲們的支持,是他堅持的最大動力。在途中的80多天里,走壞了3雙鞋,更換了30多雙手套,當他終于站在天安門廣場,看著國旗伴隨著太陽冉冉升起的一剎那,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做到了,成功了!
迅速成為網紅 開始罵聲一片最后卻收粉無數
2018年1月2日下午,記者在伏羲廟再次采訪了勝利歸來的王浩,現場氣氛異常熱烈,簡直就是王浩與粉絲的見面會。圍觀的一百多人問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人拿著手機給他錄像。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王浩對著鏡頭開始“秀”了起來。只見他輕輕一躍,踩在滾動的輪胎上抬腳走起來,靈活地做著各種動作,贏來陣陣喝彩。看到王浩在輪胎上走的輕松自如,不時有其他年輕人跑來嘗試,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試過之后才明白,原來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
圍觀的人看到王浩嫻熟的動作,豎起了大拇指為他點贊。一位退伍軍人說:“我特別佩服他,他的精神和魅力讓人敬佩,我也曾是名軍人,現在要是從秦州區走到麥積區,身體可能都受不了,更別說他走了那么遠,簡直不能想象,太厲害了!”
也有人說:“一直都在關注他,從天水出發一直到他從北京返回。我覺得年輕人要有夢想,因為堅持了就會有結果,我最佩服的是他把我們天水的文化一路傳播出去,因為有這種毅力很不容易。”
隨著王浩挑戰成功,從北京回到天水后,不光周圍的親戚朋友對他贊嘆不已,而且還收獲了十多萬粉絲的青睞。面對身邊的一片贊聲,或許大家都不知道,王浩走時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和看法。
有的人說:“他就是吃飽了撐的,滾個輪胎去北京,自找苦吃!”“他就是為了出名,年輕人想出名想瘋了,真是不計后果的出奇招。”……
也有親戚朋友不理解的說:“算了,這一路太辛苦,走幾天還行,幾個月太長了,這不愁吃不愁穿的,受那個罪干什么?圖什么?”
而王浩的父母態度更是堅決,不愿意兒子受這個苦,從他告訴父母要徒步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找來親戚朋友勸說,讓王浩放棄,直到出發后還依然反對。
“我也是個固執的人,認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因為這是我的一個愿望。”王浩告訴記者,父母態度堅決,但他也是堅持己見,出發時只有爺爺前來送行,父母傷心的都沒有出門。后來當他走到麥積區東岔鎮時,他們還開車追了過來,勸他別去了,最后實在沒辦法,只好含著淚離開。
很快,王浩滾著輪胎徒步去北京的消息被媒體采訪后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天水輪胎哥”,行走在途中的王浩也瞬間走紅,一路上有30多家媒體對他進行了采訪,騰訊、快手、百度、搜狐、新浪等各大網站上都轉載了王浩的消息,關于“天水輪胎哥”的視頻點擊量一路高漲,在山西太原隨著王浩快手直播的開通,他成功吸粉十幾萬。
隨著“天水輪胎哥”的一路走紅,他的這種行為在網上也引發了熱議。有人力挺,認為他有毅力、有恒心、能吃苦,這是正能量。也有人質疑,覺得是炒作,為了出名吸引商家贊助。
網友甘肅花牛哥:人活著總要干點事情!這哥們做了一回自己。
網友正能量歲月無痕:首次為天水小伙子點贊,王浩平安順利到達北京了嗎?
有網友說:徒步就徒步,推個輪胎有什么意思?吸引人的眼球嗎?
也有網友調侃:漫漫長路太無聊,推個輪胎提個神。
網友客西石質疑:快手不就有個“輪胎哥”團隊去西藏么,有個富豪老板還給了他們一百萬。
……
雖然網上質疑聲一片,但支持的人也不少,在途中王浩通過快手隨時直播自己的行蹤,與粉絲們時刻保持聯系,他們不斷給王浩打氣鼓勵,還有幾個直接來找他,面對面的交流互動,這些都使王浩動力十足。回到天水后,王浩也沒有忘記粉絲們的情誼,依然通過直播讓他們了解天水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景觀。
堅守一份執著 不忘初心
一個背包、一個帳篷、一個輪胎、一桿小旗成為他這次旅途的全部裝備,2000多元是他途中僅有的資金,歸來后除了輪胎、旗幟沒變,除增加了行李外,他也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認知。
從王浩最初的挑戰自己、倡議環保出行,到后來希望能通過挑戰帶動全民健身,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王浩的夢想也在日益豐滿。
“如果途中出了意外,我希望能將器官全部捐獻,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王浩出發前曾對記者說,那時候他不知道途中會遇到什么,但是卻做了最壞的打算。他的出發似乎有些決絕,就像王浩在途中對記者說過的,遇到困難從不想放棄,因為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要一次想到放棄,便會有第二次,這樣自己的堅決意志會在脆弱的瞬間塌陷,不給自己留退路,就只能勇敢前行。
從天水到北京,一路走來,王浩遇到了許多意外,考驗著他的初衷。出發前,有商家希望在他的行程中能給予一些商業性質的支持與幫助,被王浩斷然拒絕。等他走到山西時,杭州一個輪胎廠從媒體上看到了王浩的消息后打電話告訴王浩,愿意每個月資助他8000元,也愿意為他提供一份職業,條件就是希望王浩用他家生產的輪胎,并為他們做宣傳,王浩還是拒絕了。
“我最初就是不想借助商業和其他交通工具,想獨自完成挑戰,如果接受了贊助,就違背了初衷,性質也就變了。”王浩說。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因為當時王浩正在挑戰途中,結果如何都是未知數,本著對自己、對別人負責的態度,即使途中有女粉絲向他表白,他也拒絕了。
王浩說,人的有些看法會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而改變,就像他一開始承諾不開直播,途中即使沒錢了也依然堅持。但是后來有粉絲勸他,不開直播怎么能證明這次挑戰是真的,只有親眼看到,才知道他是真的在走,貨真價實的在挑戰,沒有親眼看到的話,或許有人會懷疑他在作假,可是見過王浩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粉絲們強烈要求他開直播,等他走到山西太原時,還有七八個粉絲來找他,面對面地勸說。后來王浩也想通了,開通直播可以讓大家監督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能督促他繼續挑戰,走了兩個月后,他最終放棄曾經的承諾開通了直播。
綠色環保出行,也是王浩此次徒步中倡導的一個思想,王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告訴大家要綠色出行。“雖然我個人的力量微薄,但是總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一個、兩個、三個,慢慢的加入的人多了,就能改變一些人的觀念。”王浩說。
做真實的自己 生活也會更美好
回來后隨著激情的慢慢降溫,王浩的生活也回歸了原來的平靜。
“我覺得這次的經歷讓我變化很大。”王浩說,以前見到陌生人總覺得有些拘謹,經歷了這件事后,漸漸地由被動接受別人變為主動與人交流,讓他們接受我的想法意見,其實遇到的事情多了,一些想法也就變了。
一些送王浩出發的朋友再次見到他時,感覺他除了變瘦變黑以外,更多的是變得開朗健談了,隨著交流的深入,記者發現王浩從最初挑戰時,只憑借一腔熱血、一個信念就能出發的人,變得有激情卻不失沉穩,有規劃卻不冒進,對事物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思想,而且眼界也開闊了。
說起下一步的打算,王浩說:“過完年后,希望能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一個團隊進行下一輪的挑戰。在裝備上,會將輪胎換成挖掘機中最大的輪胎,兩米多高,兩百多斤重,挑戰的地點目前還未確定。”說到更長遠的計劃,王浩似乎也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他說希望在家門口能有一個和輪胎有關的健身俱樂部,現在的孩子體質太差了,希望能在影響大家強身健體的同時,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感興趣的事,帶動全民健身。”
“一路上有很多人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到他們廠里去上班,他們其實看中的是我吃苦的精神和堅持的毅力。”王浩說,只要能吃苦、肯吃苦,生活就會越來越好,走了這一趟,也讓他也對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接下來,迎接王浩的將是新的挑戰,但他信心滿滿,這種信心源于他對這項運動與生活的熱愛,也源于他吃苦的精神和堅定的毅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