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95”“96”開頭號碼的騷擾電話問題,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加強呼叫中心業務管理的通知》,部署進一步加大對騷擾電話的整治力度,從嚴規范呼叫中心企業經營行為,杜絕相關騷擾電話擾民問題。
“需要買房嗎”“為您推薦一款理財產品”“辦理抵押貸款嗎”……一個又一個騷擾電話,讓人不堪其擾又無可奈何。有的騷擾電話還以95/96開頭,運用新技術、新號碼,將自己包裝得“高大上”,使人們難以判斷是金融機構打來的還是騷擾電話;有的還捆綁AI智能語音,每天可自動撥出上千個電話,可謂“狂轟濫炸”;有的運用互聯網數據篩選、分類客戶,對用戶的手機“精準轟炸”,甚至有的瞄準了老年人的錢包,企圖實施網絡詐騙……騷擾電話影響到了民眾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涉嫌泄露用戶隱私、違法犯罪,形成了很多社會隱患。
有關部門已經多次整治騷擾電話問題,但至今收效甚微。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利用電話推銷或詐騙,成本較低,收益相對較高,風險相對較小。特別是圍繞騷擾電話,已經形成了黑灰產業鏈,催生了職業化、團伙化電話騷擾團隊,與監管部門玩起了“貓鼠游戲”,致使騷擾電話問題成為驅之不去的頑疾。
此次《通知》顯現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重拳遏止騷擾電話的決心。《通知》強調,要抓住“市場準入、碼號管理、接入管理、經營行為管理和違規處置”五個關鍵環節,要求相關部門、組織要強化主體責任落實,明確基礎電信企業接入管理責任,加強對呼叫中心和網絡呼叫軟件的監管,明確95/96號段不得提供接入的情形,倒逼電信管理機構從嚴準入管理、碼號管理,依法處理違規行為。
整治騷擾電話問題,還應加大技術層面的“工具化”支撐。近年來,各地公安部門紛紛成立了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研判中心,精準識別、及時攔截了不少詐騙電話,極大地提高了防治電信詐騙的效率。下一步,工信部、公安部門、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銀行等機構組織應更加緊密協作,對騷擾電話不斷更新反制技術,讓電信詐騙分子無機可乘。
此外,需要加大法規宣傳,及時向大眾宣傳最新出現的騷擾和騙術形式,強化市民防范意識。打擊騷擾電話需要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需要廣泛發動群眾力量,鼓勵更多人善于甄別,敢于維權。(王麗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