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乎1.89億A股市場投資者利益的重磅消息。今后,部分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投資者,可能不用訴訟而直接獲得賠償。
9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實施辦法(草案)》(下稱“草案”),明確了對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采取糾正涉嫌違法行為、賠償投資者損失等的措施作出規定,對不履行承諾的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等。
健全高效的證券執法司法機制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筆者認為,草案的發布不僅有利于最大化利用現有行政執法資源提高監管效率,而且有利于及時賠償投資者,保護受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將加速資本市場信用體系的建設。
具體來看,從提高監管效能的方面來說,實施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可以化解行政資源與行政效率之間的矛盾,通過提高執法效率,節約行政成本,達到減少執法資源耗費、及時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執法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承諾制度是配合行政執法的需要,而非通過和解削弱、取代行政執法。
從保護投資者權益方面來說,實施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可以及時彌補投資者因市場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所受的經濟損失,通過賠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者獲得補償的效率。
從穩定市場預期來說,實施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可以達到能夠更快速有效地實現懲治違法行為、有利于減少爭議,穩定和明確市場預期,恢復市場秩序。
由此來看,在資本市場“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下,實施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不僅是資本市場執法方式的有效補充,同時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的同時,必須要盡快完善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強化資本市場誠信監管,夯實承諾制度實施的信用制度基礎。
所謂“重承諾,講誠信”,如果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其承諾又有多少可以兌現呢?做到“言出必行、有諾必踐”不僅要求個人要講誠信,還需要整個市場有一個成熟的信用體系做保障。
雖然當前資本市場的誠信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共收錄主體信息100.9萬余條,包括市場機構7.8萬余家和人員93.1萬余人,行政許可信息3.3萬余條,監管執法信息3.5萬條,部際共享信息2371萬余條。
同時,在聯動懲戒和部際協同監管方面也建立了失信約束威懾,2015年證監會聯合21家單位共同出臺《關于對違法失信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2019年,聯合7家單位共同出臺《關于在科創板注冊制試點中對相關市場主體加強監管信息共享 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的意見》。
但是,在資本市場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的過程中,對市場誠信的整體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資本市場應不斷提升誠信水平,完善信用體系建設。例如,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增設誠信建設專門條款,建立資本市場誠信記錄主體職責制度,依法合規開展資本市場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健全誠信信息共享機制,加快形成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資本市場誠信建設格局。
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資本市場生態的形成需要健全高效的證券執法司法機制,更需要各類市場主體的堅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