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錢的改變能對快遞員意味著什么?中通等6家快遞企業近期宣布,從9月1日起每件快遞派費上漲0.1元。
這意味著,一名快遞員如果1天派送100件快遞,每天將會多收入10元,1個月下來就能多掙300元。而記者了解到,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一名快遞員1天大概能派送300件快遞,1個月就能多掙1000元左右。
1000元,對快遞員來說,不是一個小數字。
大打價格戰的快遞企業為什么愿意“出血”,給快遞員讓利呢?
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但政策推動是此次派費上漲的直接原因。
此前,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等七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其中就提出了“督促企業保持合理末端派費水平,保證末端投遞基本支出,保障快遞員基本勞動所得”等政策措施。
快遞企業稱,此次派費提高正是貫徹落實七部門《意見》的具體行動。
目前,我國快遞從業人數已超400萬人,快遞業日均服務用戶4億多人次,快遞業構成連接千城百業、聯系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的新型網絡。而快遞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快遞員是快遞業的根基。
快遞員的主要收入來源于派費。所謂派費,就是快遞員送一件快遞能拿到的錢。近年來,由于快遞行業價格競爭的加劇,再加上快遞企業對一線人員在薪酬激勵上有“重攬收、輕派送”的特質,導致快遞派費水平不斷下滑。
統計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加到835億件,凈增了14倍。與此同時,快遞平均單價從18.5元降低到10.6元。
而快遞員的派費則一路走低,目前一些企業的派費已不足1元。
快遞派費上漲的消息傳開后,快遞員收入增加的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無論風霜雨雪還是烈日驕陽,快遞員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那么,派費上漲的好處真能落到快遞員頭上嗎?派費提高,可以撬動保障快遞員權益的“雪球”嗎?
業內最主要的擔心還是來自快遞企業的運行機制。
很多快遞企業采取的是網點加盟制,快遞員的主要收入來自快遞費的提成,此次派費上漲按理是會提高快遞員的收入,但也不排除網點打折扣、有截留、搞統籌的情況發生。
這種情況下,快遞企業的表現很關鍵。一方面,企業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將法律法規政策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利益分配,要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利潤向基層讓渡;在利潤攤薄的情況下,不能只想著向基層轉嫁運營成本和競爭壓力,要保障基層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條件。
同時,政府的監督考核機制也很重要。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就表示,郵政管理部門堅決反對企業“一邊增加派費、一邊增加罰款”,將督促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整頓內部的以罰代管等行為。同時,今后將建立以快遞員為主體的滿意度調查隊伍,針對他們的體驗感、滿意度定期開展調查,并公開調查結果,從快遞小哥的視角去分析評價企業保障快遞員群體的客觀情況,推動企業自覺地糾正以罰代管行為,保持合理派費水平。
相信隨著行業不斷發展、政策不斷完善、國家越來越重視,快遞員——這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群體,合法權益會得到越來越多保障。
就讓這些從一毛錢開始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