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城市 > 廣東 > 正文

數千人帶病堅持上崗,請給東莞一線醫護多一份理解

數千人帶病堅持上崗,請給東莞一線醫護多一份理解   

12月22日晚,“東莞發布”推送的一則小視頻讓很多人熱淚盈眶,視頻講述的是一名東莞醫生連續多日出診到晚上十一二點,這一天問診16小時后,他實在太累了,趴在桌子上不到1分鐘就睡著了。

新冠感染高峰日益逼近,根據數字模型預測結合專家評估判斷,眼下,東莞感染者正以每天25萬~30萬人的規模增長,且增速越來越快,眾多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承受著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和巨大壓力。

醫護人員也是凡胎肉身,他們也會疲憊難受;可只因白衣加身,便只能義無反顧。

有一項統計數據此前從未對外公布:截至12月22日,全市公立醫院、社衛機構新冠核酸或者抗原陽性,或者發燒(體溫≥37.5℃)的情況下帶病堅持上崗的醫護人員達到了2528人。

這個數據僅僅只能作為參考,真實狀況肯定遠比這個數據要更為嚴重。由于目前醫療機構提倡醫護人員非必要不測核酸,非必要不測抗原,很多人哪怕出現了新冠癥狀,只要沒有倒下就堅持工作。

市人民醫院3000多名在崗職工中,目前近一半已經被感染;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所在的虎門鎮人口超過100萬,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層出不窮;暨南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被感染的醫護也是與日俱增……

清溪社衛中心副主任錢雋已被感染,他說,“從醫近三十年,從未經歷如此慘烈之形勢,即使非典也沒今日之嚴峻”。清溪社衛中心270名員工,病倒了超過100人,“現在是最困難最艱巨的時刻了。”

南城社衛中心衛生類專業技術人員共221人,截至目前,有新冠“十大癥狀”暫無法返崗的達65人,另有后勤、保潔等其他非專業技術人員9人,還有很多醫護人員長時間工作,隨時可能被感染。

長安鎮GDP總量位居東莞所有鎮街(園區)首位,人口超過100萬,由于轄區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長安社衛中心的壓力如山,其1個中心19個站點全部啟用發熱診室,個別站點整體轉為發熱診室。

從12月14日啟用發熱診室,短短一周內,長安社衛中心接診的發熱病人數量呈現幾何級增長:50、211、719、1261、2376、2862、3104。12月20日的發熱病人接診量已是12月14日的60多倍。

東莞市“最美醫生”、長安社衛中心主任助理劉漢海說,“這3000多患者是純發熱的,還不包括咳嗽、鼻塞、咽痛的。很多醫護人員病倒了,每天增多的病人,日漸減少的藥物,壓力山大。”

寮步社衛1個中心20個站點的發熱門診接診人次也在每天創新紀錄。12月22日,這個數字已經突破6000大關。中心主任汪應濤說,近170名醫護人員中近兩成病倒了居家休息,還有很多人輕傷不下火線。

東莞市“最美護士”、南城醫院護士長陳利芳這幾天每天都會收到護士因為反復發熱而要請假的消息。有護士因為不得不請假而感覺羞愧,對她說,“對不起,讓你為難了!”短短一句話擊中了陳利芳的淚窩。

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學科主任郭素峽博士上周就感覺身體不舒服,一測抗原顯示陽了,怕科室醫護人員人心不穩,她就沒有告訴同事,12月23日上午,她在科室群里說,“我會一直在班上,也懇請大家保重身體。”

作為具有國家級水平的心內科專家,郭素峽及其團隊能實施心內科領域所有高精尖手術。

如今,在醫護人員不斷感染的狀況下,郭素峽帶領團隊始終堅守,“冬天胸痛病人更多,很多急診手術都是救命,耽誤不得。”哪怕患者是陽性病例,郭素峽和團隊也必須迎難而上,無懼風險。

可到了12月23日晚上,市人民醫院心內科醫生幾乎“全軍覆沒”。晚上7點多郭素峽收到一名醫生的微信,看著看著就落淚了,“主任,我周二出現高熱,體溫達40.4℃,周三堅持上夜班,夜班后到現在一直咳嗽不止,吃了很多止咳藥都沒有效果,咳的連睡覺都沒法睡,一說話就咳嗽,剛才做了一個胸部CT看到右肺毛玻璃樣改變。我懇請您批準我休息一下,我也很想很想堅持住,但是目前劇烈咳嗽,整個人都不好受。”

市兒童醫院住院部13樓現在是專門的陽性患兒病區,截至12月21日共收治了93名陽性患兒,每天接觸這些孩子,10個醫生已經病倒4人,18個護士病倒了4個,剩下的醫護人員如何排班成了難題。

東莞市“最美醫生”、市兒童醫院兒科主任劉國軍幾天前出現感染癥狀,他的妻子、兒科醫生鄧燕早已被感染。劉國軍堅持上班,發熱門診人手不足,他還去頂班,“這個時候每個醫生都在拼命。”

市松山湖中心醫院霍志榮醫生連續奮戰48小時。暨南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一名醫生,昨天體溫40度畏寒,回醫院查房;今天體溫39度,繼續回醫院查房。他的妻子周景樺心疼地問:“究竟是誰叫你當醫生的?”

“放開前最難的是醫護,放開后最難的還是醫護。即便醫護自己都在淋雨,可依然想為你撐一把傘……”12月23日上午,石碣醫院醫生韋磊這樣說,這一回,他和同為醫生的妻子都上了發熱門診。

不是每個患者都能理解,也不強求每個患者都能體諒。畢竟作為家長,看著孩子發燒難受,早已焦慮萬分,候診時間一長,稍有不滿情緒崩潰亦屬正常。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誰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可是,很多醫生發燒了還要上24小時的班,有些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長一點就大吵大鬧要投訴,真讓人痛心……”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口腔科負責人蔡樹玉博士想到這些潸然淚下,是醫護就得承受被誤解。

市人民醫院紅樓院區檢驗科副主任羅北京12月22日深夜也落淚了。這段時間,核酸檢測工作也承受著巨大壓力,“一個帶病上班的同事,上了12小時班,深夜去停車場的路上嘔吐難受哭了。”得知消息,羅北京也不好受。

第一波感染的醫護近期已經陸續重回崗位,這也許算是個好消息。12月22日,市兒童醫院兒科醫生呂雅玲退熱返崗第一天,“水泥封鼻+N95”讓她有窒息感。她期盼著,現在復活了,應該可以活到全劇終。

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醫生王義烔也回到了工作崗位,“沒發熱,沒有咽痛,但仍覺容易疲倦,咳嗽有痰、鼻塞流涕癥狀還是比較明顯。”他說,近期越來越多同事感染了,發燒的難受的短暫調休,稍微癥狀輕一點馬上回到科室,醫護人員承受著生理、心理和病痛等多重考驗。

每一個衛生健康人都在拼命,多些理解,少些責罵,這一關肯定會過去的。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