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200元都拿不出手了?別讓壓歲錢成了人情負擔

200元都拿不出手了?別讓壓歲錢成了人情負擔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2月12日,大年初三,有關壓歲錢的討論升溫,“壓歲錢200拿不出手最低600”的話題沖上熱搜,有網友稱“壓歲錢趕上我一個月工資”。發大額壓歲錢成了不少年輕人過年回家的新焦慮。(據2月12日紅星新聞)

常言道,過年要走三種親,舅親、姑親、姨親,還有叔伯兄弟要來往,加上其他的一些社會關系,走親訪友就成了過年的一項內容,這原本是交流感情的樂事,但少不了的“見面禮”也會讓人燒腦。浙江27歲的王小姐表示,她家親戚這邊有7個孩子,老公親戚那邊有5個孩子,以每人600元計,光給親戚孩子的壓歲錢就要7200元了。

壓歲錢引發的討論(圖源:紅星新聞)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農村。“我小的時候長輩基本都給200元,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動輒上千,對于我這個年紀來說壓力很大,更別說村里的老人了。”

壓歲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漲船高,這已成為現實中幸福生活的煩惱。有人算了筆賬,17個孩子,壓歲錢已發出17000……壓歲錢給少了拿不出手,給多了同樣也會“拿不出手”,因為荷包變空,就無錢可拿了。

每到春節期間,網上就少不了要討論壓歲錢,只因壓歲錢已成了一種人情往來,給少了似乎會顯得不體面,只有不斷往上加碼,加得讓人壓力山大。

近日,廣西河池一村小孩挨家挨戶拜年,大人提前準備2元“利是”,引發關注。2月13日,大年初四,一則“廣東包50元算‘巨款’”的報道沖上熱搜。可見為壓歲錢減負成了人心所向。

網友感慨壓歲錢成了負擔(圖源:紅星新聞)

祝福講心不講金,這原本是祝福的本義。記得小時候過年,父母也會給我們幾個孩子“壓歲錢”,那是真正的“壓歲錢”,就是除夕的晚上,在每個孩子的枕頭下放一張1元錢的人民幣,以示“壓歲”祈福,過了春節,這1元錢就收回去了。所以,從小到大,我們過年是沒有收到過紅包的,只知道“壓歲”一詞,不知道“錢”的概念。

據介紹,壓歲錢始于漢代,是特別鑄造的“厭勝錢”,只用來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可見,壓歲錢原本就是一種象征意義。作為中國傳統年俗文化中獨有的一種“儀式”,“壓歲錢”傳遞出尊長愛幼、團圓祝福的寓意。

壓歲錢成了人情負擔(圖源:紅星新聞)

2月12日,廣東惠州的梁女士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發紅包”用粵語講叫“派利是”,有“順順利利”之意,寓意紅包會帶來好運。“5元、10元是我小時候的金額,長大后就給50元、100元左右。”

網友羨慕這種“派利是”,實是羨慕這種“禮輕仁義重”的好傳統,既表達到了祝福,又不用破費,這原本是祝福應有的含義。壓歲錢過多,帶來的只是“錢”的概念,反而淡化了祝福的含義,以致小孩的壓歲錢歸誰管都成了個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金額適當上漲也無可厚非,不過,應該是萬變不離其宗,不偏離“壓歲”的初衷,表達祝福的意思到了就行,別成為人情來往的負擔,別成了衡量親情和友情的標準。如果以金錢來論感情,其實也是傷感情。壓歲錢之類,還是發乎心,止于禮則可,禮數到了就行,別去追求金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